当中欧(中亚)班列抵达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,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间隔驶出国门只差“一步之遥”了。8月18日,沿着“班列”看上合记者走进这座坐落中哈边境的铁路纽带时,站内作业人员正各司其职,助力班列走稳、走好这要害一步。
走进安全出产指挥中心,巨大的电子显示屏铺满一面墙,与之相对的数排作业人员坐在电脑前,注重着屏幕上的各项数据,不时敲击键盘、接打电话,下达各项指令。
安全调度岗位,可以实时看到现场榜首视角作业画面,假如作业呈现一些显着的反常问题,可快速与现场取得联系,而且要做好应急处置;施工调度岗位,继续监控施工修理作业执行状况,如钢轨、信号设备等的检修保护,并安排“施工天窗”时刻;出产调度岗位,全天24小时与哈萨克斯坦货运车站相应岗位或值班员坚持联络,确保接发列车不间断
“这就像一个体系,大脑指挥肢体、各岗位联动,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,咱们一定要精准地执行作业规范,才或许正真的确保整个出产安排次序的顺利。”安全出产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健康说。
在准轨场现场,工作车间副主任卡斯铁热正重视着出境班列的编组作业状况。“出境班列到了霍尔果斯站,首先要来到准轨场。”据他介绍,班列要在这儿核对手续,有些还要进行崩溃偏重新编组。此外,由于出境之后没有电气化区段,班列需换成内燃机车头牵引,这个操作也是在准轨场完结的。
“从前,咱们一天能完结10列出境班列的相关作业。”卡斯铁热说,但经过近几年的扩容改造,比方轨迹铺设增加到16条,加上智能化“驼峰场”的运用,作业效率大幅度的提高,每天均匀可以保证21列班列出境。
哈萨克斯坦铁路轨迹是宽轨,而我国运用规范轨,轨距不同,列车怎么送货?答案就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的换装场。
在换装场入口处,远远就可以看见堆叠如山的集装箱和多台被称为“龙门吊”的大型吊车。只见一台吊车横跨两条轨距不同的铁轨,两条铁轨上各有一列车厢。吊车将集装箱从一列车厢中高高吊起,再稳稳放到另一列车厢上。
货运车间助理工程师唐浩称,将一列规范轨车厢上的集装箱悉数转移到宽轨车厢,只需求两到三小时,而从前这一进程需求五六个小时。“由于现在建立了数字化箱区箱位,门吊司机可以把握集装箱的精准坐标,使得装卸作业流程完成了最优化。”
跟着各项作业准备就绪,记者全程跟车的中欧(中亚)班列已在车站中静待绿灯信号,开往哈萨克斯坦。而比较班列出境,我国游客想要去往哈萨克斯坦旅行显得简略许多,你只需带上护照,前往间隔霍尔果斯第六代“新国门”约一公里的世界客运站,买张车票即可抵达阿拉木图。
货运疏通、客运快捷,我国与上合国家交易疏通、民意相通的故事,正在每一次班列鸣笛、每一趟客车来往中,不断续写着。